作者:范昕       来源于: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买家傻:“你不喊叫谁会知道我掉进了粪坑?”

  “鲁莽”、“不差钱”、“匪夷所思”……近年来,这些词汇成了某些中国买家的代名词,在国际上落下了不好的名声。他们出手阔绰,品味却不怎么样,只当它们是挂在墙上的股票,投资收益可观就成,还时常出尔反尔、拍而不付。

  收藏鉴赏家吴树更是在《谁在忽悠中国》一书中透露,“粪坑思维”是当今不少中国买家的心态写真,揣着明白装糊涂,以讹传讹,买假卖假,就好比不慎掉进粪坑,听到好心人赶忙疾呼“救人”,却反咬好心人一口:“你不喊叫谁会知道我掉进了粪坑?”

  又或者,某些买家根本不在乎买的是什么,拍品是真是假,价格是高是低,能把手里来路不明的钱“洗”干净就行。

  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藏家是以喜欢艺术品、保护艺术品的心态来进行收藏活动的,多半只买不卖,最是看重从中获取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身心愉悦。

  这些年,艺术圈闹出的桩桩笑话

  这些年,艺术圈闹出的笑话不是一桩两桩了,似乎在一次次挑战着艺术品市场击鼓传花般“博傻”的底线。“汉代玉凳”事件定然不会是最后一桩。有人打趣道:“等着瞧吧,妲己的iPhone4s、雍正的微波炉也会拿来拍卖的,还会美其名曰,某某穿越时带过来的。您别笑,真有人相信。”

  ◆5.5亿瓷瓶,惊现伦敦郊外遗产小拍

  2010年11月11日,伦敦郊外一个小乡村的某座简陋仓库内,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约合5.5亿元人民币)落槌,成交价相当于估价的40倍。据外媒报道,这只瓶子的拍卖过程跌宕起伏,持续了半个小时。一时间房间挤满了几百人,绝大部分是华人,不少人是“打飞的”赶过来的。其间,拍卖槌被拍卖师敲碎,委托人之一曾一度因休克被抬出拍卖现场。至于买家,是位中国人。有专家认为,这个瓷瓶顶多值三四千万。

  ◆明知赝品,花上22500倍大价钱

  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最贵玉 器——以2.2亿元成交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被曝“穿越”

  ◆泰斗走眼,自制“金缕玉衣”骗贷数亿

  由富商谢根荣买来零散破碎玉片串起来的“金缕玉衣”,十多年前被5位“泰斗级”文物鉴定专家指为“出土真品”,估价24亿,骗贷数亿。2011年9月6日此事东窗事发,当年参与鉴定的专家承认,评估时大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趟,“过程不太合规矩”。

  ◆错认母亲,学生习作变身徐悲鸿油画

  2011年9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10名学生联名举报:2010年6月于“北京九歌”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实为他们同学中某一位1983年的课堂习作,模特乃一个来自江苏农村的女孩,完全不可能是徐悲鸿原夫人蒋碧薇。蹊跷的是,从当时发布的拍卖信息看,这幅油画由徐悲鸿长子徐伯阳“背书”:“此幅油画(人体)确系先父徐悲鸿的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还有他与这幅画的合影。

  ◆克隆书法,1.4亿《千字文》疑为赝品

  2012年1月2日,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在深圳拍得1.4亿元,据说这是宋徽宗赐给北宋权宦童贯的。1月4日,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确实是赵佶赐予童贯的书法作品,但只有一件,而且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洋货装腔,中国人成英国古董家具救星

  2012年1月29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英国古董家具市场消沉了10年,中国买家是救星:“最近在中国首都北京的拍卖行,一个在英国不会超过1000英镑的英式雕花书柜以1万英镑的高价成交,一个座钟则由120镑变成3500镑。”巨大的差价让人瞠目结舌。《每日邮报》给出的解释是:“中国的有钱人越来越喜欢购买那些已经在英国过时的古董家具——他们相信,这些物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地位。”

  ◆画册作假,说不定哪天以黑洗白

  2012年2月1日,一本署名为广州美术学院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叶绿野、刘济荣、陈章绩等多位教授集体编著的书——《岭南画派技法范本》(2011年3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被画家杨之光本人揭发系伪书。其中书中刊登的所谓“范本”,有些竟是假画,不过将假画塞进这看似权威的画册中,说不定哪天就“以假乱真”、“以黑洗白”了。“我自己的画,现在我可以鉴别真假,但如果我死了呢?谁会是大家公认的杨之光作品鉴别权威?”杨之光怒斥伪书公然作假误导读者之余发出的呼吁,将一个困扰艺术界已久的问题再度推上台面:艺术作品真伪鉴定究竟谁说了算?

  ◆壶王乌龙,民间老艺人号称批量生产

  2005年,一件号称唐代长沙窑的人物贴塑大执壶(下图)入藏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成为镇馆“壶王”,杭州市政府奖励“壶王”的捐赠者1500万元。2011年8月20日,媒体爆出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静荣公开质疑“壶王”为赝品;而在长沙窑的发源地湖南长沙铜官镇,一位被同行认为有能力制作“壶王”的民间老艺人,宣称自己在1989年做过这么一批,大概30个。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上一篇娱乐体验时代的品牌整合营销 2005年“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

下一篇故宫为什么能成为网红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