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仓街140号是20世纪30年代盛行的包豪斯风格工业建筑,也是目前仅存的原苏州振亚丝织厂工业遗产,是原金工车间。“振亚”,浓缩了百余年间苏州丝绸纺织业的发展变迁,为仓街这条古老的街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州的丝织业历来比较兴盛。清末民初,仓街北端是丝织手工业的聚集地,机户、工匠以及来此做丝绸生意的人,络绎不绝;无论白天黑夜,机声不绝于耳。每家机户的织机少则几台,多则十多台。机户和工匠有“大叔”“二叔”“三叔”之称。所谓“大叔”表示自己有机有原料,雇工进行生产;“二叔”则自己有机,专门接受来料加工;而“三叔”就是指专门出卖劳动力的雇工。

  19世纪末,欧洲工业文明的快速崛起使苏州丝绸丧失了竞争力。苏州丝绸世家出身的陆季皋,经过一年半时间出洋考察调查和学习,回国后联手娄凤韶等人于1917年在仓街创建了苏州振亚织物公司。“振亚”厂名的寓意是“振兴东亚实业,发扬中华国光”。由于“振亚”生产的织品优良,花色新颖,广受市场青睐,屡次获得政府和行业奖章。

  自20世纪20年代起,“振亚”的产品成为国人旗袍制作的首选面料之一。“振亚”也成为一家完全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化工厂,生产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江南棉纺织业因此成为整个中国近代工业乃至中国近代经济的龙头。抗战爆发后,振亚丝织厂自然也难逃厄运。

  一直到1954年,“振亚”重新起步,合并了30多家小厂成立苏州振亚丝织厂,与东吴丝织厂、光明丝织厂、新苏丝织厂一起被誉为苏州“四大丝绸厂”。“振亚”的特色品种是全人造丝品种的两绡一缎,即伊人绡、迎春绡和修花缎。至20世纪末,苏州振亚丝织厂生产经营日趋艰难,最终宣告破产。

  如今这里成了文化产业园

  如果一座城市有梦境的话,那么苏州城的梦里一定有丝绸。而仓街140号内苏州振亚丝织厂的车间厂房,代表着苏州人对这座城市曾有的一段工业记忆。




上一篇青海省3家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下一篇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亮相安徽 再现中西方古文明交流盛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