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此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就在《四库全书》藏于永登连城保管时,另一项择地保管的工作正在秘密而紧张地进行着。原因是,作为临时战备库的鲁土司衙门毕竟距兰州较远,交通不便,而大经堂及周围建筑均为木质结构,不利于防火,长期存放有隐患。原文化部在拨交文溯阁《四库全书》给甘肃的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部书是国宝……这部书运到你省后,在保管上要特别注意防潮、防腐、防虫、防火、防盗,同时不得借阅,以保证图书的安全。”这段话也成为《四库全书》当时存放的总原则。文溯阁《四库全书》存放地点的选定同样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据档案记载,省文化局曾组织专家考察了兰州、天水、永靖、靖远等适合存放的地点后,由于存放条件不够理想而被一一否决。经两年多的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后,本着“靠山隐蔽,少占土地”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的政治环境、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道路等多种因素,专家们最终选定距离兰州60多公里的榆中县甘草店靠山之处,为新的书库地址。1970年,甘肃省财政拨款17.5万元开始建设文溯阁《四库全书》专库。年底,战备书库落成。
1971年6月,《四库全书》在鲁土司衙门存放了4年零8个月后,又被秘密地运至榆中县甘草店的专库。甘草店专库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1月平均气温6.8摄氏度,7月最高气温23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23.05毫米,在保存纸质材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书库设计充分考虑了发生战争时《四库全书》的安全问题,主体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平时存放在地上一层,战时使用升降设备可以迅速转移到地下。书库竣工后,省财政厅又追加投资,拓宽了一条通往公路的便道,修筑了围墙和消防蓄水池,打了机井,配置了大功率发电机,使书库的各种设备趋于完善。从此,这里就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来甘肃后的第二个家。
在当时,只有很少的人知道被称为“版本图书馆”的甘草店专库。
藏在深山人未识。文溯阁《四库全书》在榆中甘草店存放了长达34年之久。
一部巨著结束迁徙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文化研究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甘草店战备书库早已完成了其特定的历史使命。为了优化文溯阁《四库全书》的藏书环境,应给它找一处永久的安居之所。1999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在甘草店书库就《四库全书》安全保管和书库新建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作出在兰州立项建设新馆的决定。2001年12月18日,列入甘肃省“十五”规划和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在兰州市北山九州台奠基。九州台东西有黄土梁环抱,藏书楼坐北向南依山而建,能有效地抵御沙尘,前方视野开阔,周边绿化环境,污染指数较低,空气干燥,是理想的藏书之所。新建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还借鉴了文津阁、文澜阁的特色,在外观与主体结构上保留着与原有诸阁一致的仿清建筑风格,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完全是按照国家特级文物的馆藏标准和安全规范建设。
2005年,文溯阁《四库全书》全部装入新制作的香樟木书箱,井然有序地被搬进了九州台藏书楼中。至此,甘肃最终成为这部饱经患难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第二个故乡。
自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这部缮写好的第二部《四库全书》被运抵清朝肇兴之地的盛京文溯阁之后,曾经历了数次的迁徙。
1914年,北洋政府命令将盛京皇宫古物运送北京陈列,奉天督军段芝贵将文溯阁《四库全书》也运抵北京。这是第一次书、阁分离。但书运到北京后并未得到妥善保管,由于卷帙浩繁,找不到合适的存放地,只好弃置故宫保和殿。这样一放就是十几年。
1925年6月,奉天教育会会长冯广民赴京看见文溯阁《四库全书》被冷落一隅,便求助于张学良等人希望将书重新运回沈阳。随后这部书由冯广民押运返回奉天,由于文溯阁被占用,只能存放在省公署一楼后厅,再转放文庙大成殿。1927年文溯阁经过修缮,《四库全书》得以复藏。
1950年6月,《四库全书》又被运出沈阳,运往黑龙江省讷河县的一座小学校里保管。1952年因讷河水患,全书又被运到黑龙江北安县存放。1954年1月,这部书第三次被运回沈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天水古琴斫琴师:古法制琴传承千年琴音
下一篇: 甘肃:62岁老人建乡村记忆博物馆 5000余件藏品呈现乡愁记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