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国传统文化 | 作者:佚名
蜀绣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绣一幅绣得有生气,绣出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
一首唱少女给情郎绣荷包表达爱心的四川民歌,有句“为绣荷包儿有人求,……瞒倒爹娘绣得忙”,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互生恋情,违背父母之命,私送信物,故要瞒着。荷包随身佩带,除装钱物又作装饰,元杂剧明清小说服饰描写每每提及,欧阳修的“紫荷垂橐”即言此物。因以彩色丝线刺绣,故必出自闺阁,送心上人,图案绣鸳鸯或并蒂莲,喻有情人终不分离,针针线线,极尽工巧,最见女子惠心深情。 荷包未必都特别,然而刺绣确非等闲手段。先秦典籍记“观古人之象”时,把“作会”(即绘)与“绣”并提,说“画缋(绘)之事,杂五色……五采备谓之绣”(《尚书》《周礼》)。画绣皆用色,且“绣亦须画乃刺之”,可见其不简单。汉以前刺绣主要是衣裳,王充《论衡》:“刺绣之师,能缝惟裳”。所谓“绣”,文绣(《礼记》)。只有皇帝服装才以五色绣之。据说周代以绣文绣区别以葛布与丝帛为材料的绣品。《史记》载“楚庄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皇帝宠物穿绣图丝衣显是极尊贵;战国“齐纨鲁缟”很有名,这大概与齐郡尚刺绣、“恒女无不能”有关,丝织绣品大量制作在当时是极奢侈的,所以齐国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衣因绣而尊,便有等级之分,古代正史上的《舆服志》详列此种差别,谓之“典章兴矣”(《旧唐书》)。不仅如此,丝帛必须“加五采之巧,施针缕之饰”,方显珍贵,这正是“织锦刺绣,名曰卓殊”《论衡》的奇能,也是中国“女功之始也”(《礼记》)。王充论儒生之富于才学,比“犹女工织锦刺绣之奇也”。尤其商业发达生活侈靡之地刺绣更见兴盛,且名家一出,便自成流派。
今见蜀绣较早记载出于汉赋家杨雄,其《蜀都赋》云:“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另作《绣补》诗。随着蜀地丝织业的发达,蜀绣有了雄厚的基础,所以到西汉末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后汉书》),名声在外。刺绣基础在民间,但作为工艺,在当时仍很稀罕,因是奢侈品,并受朝廷官府控制。汉代少府属官的东织室西织室,就是专为皇室加工缯帛文绣高级成品而设立的。因绣品显示非凡之技,所以常视之为宝。晋常璩《华阳国志》详载蜀地宝物,便将锦绣与金银珠玉同列。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均被用来换马以应作战之需并补财政之不足。
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便始发于成都),故唐宋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宋史·地理志》),“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成都繁华富丽,生活享乐而艺能有所工,史称“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隋书·地理志》)。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精神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
民间凡富裕士子游女也多衣锦绣。《花间集》词多咏五代蜀中男女情事,时有刺绣方面描写,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韦庄);除穿戴又借多种绣品及图案抒发情思并点染境界,如“红烛背,绣廉垂,梦长君不知” (温庭筠),“绣鸳鸯枕暖,画孔雀屏欹”(顾曾)等等,尽管是词人之语,也可探知当时风俗;女红之盛,由闺阁的特定背景描写可见一斑,如“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韦庄),“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毛文锡),诸如此类,几乎成了香艳脂粉套语,如“绣户”不少是指大户人家雕梁画栋的屋宇,如王倨“绣户雕轩文杏梁”。上举词中每每用金钱绣鸳鸯鹧鸪,那直是富豪之女的事,如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所谓绣楼绣阁,当是大家闺秀的所在。但也看出刺绣及绣品在妇女生活中的重要。
古蜀绣品极少传世,较早的“北宋蜀绣双冠图片”(现藏西南师范大学),绫地,绣片高44厘米,宽30.7厘米,上绣二株鸡冠花、孤屿、水草水波纹,一雄鸡屿上昂首振翼催晓,上端钤“明昌御览”玉玺一方。明昌是金章宗皇帝年号,可能是宋朝廷赠给金国的。中国古代的山水花鸟画的成熟期在五代,其突出代表便是西蜀南唐的画家如黄筌、荆浩等。宋人之绣,针线细密,其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花草禽鸟之绣非如此细密而不能工不能真,加之题材之自然清新,比较龙凤及汉唐流行纹样更富于生活气息。后代言及绣者之工,就说“工仿宋绣”,赞扬“精刺绣”者,即言其“能灭去针线痕迹”,直称“针神”。此乃仿宋画之工,甚至有直谓“绘绣”的。
明代秦良玉锦袍也是蜀中今所见稀罕绣品。一为蓝缎并金绣蟒袍,胸背襟袖均并金刺绣蟒纹,又间彩绣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一为黄缎并金绣花蟒凤衫,除蟒纹,胸背又绣双凤,裙脚彩绣寿山福海,空白间绣彩云。秦良玉乃一代名将,崇祯帝曾召见并赋诗表彰其征战之功,云:“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身着蜀锦缎精绣蟒袍驰骋疆场,其俊美英武非男儿可比。服饰之用黄色在隋唐为皇帝所兴,宋元以后赤黄、丹黄、浅黄更为皇朝所专用。秦良玉因召赐“太子太保诰封一品夫人”,故可服黄缎蟒凤纹袍衫。《古董琐记》载石柱有秦良玉锦袍,极长大。有作《秦良玉锦袍歌》:“……宫锦归来抚战袍,镂金错绣皆天泽……锦袍乐府蛮女唱,弓衣合绣都官篇”(见清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引)。可见这件原藏石柱县秦良玉家庙的精工细做之战袍非常有名。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民间布艺——布老虎
下一篇:穿越千年的神秘织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