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艺术传播知识 | 作者:石海军
提示:印度艺术习以为常地关切着性爱,总是想方设法来刺激感官。在佛教早期的窣堵波建筑和石窟中,常有一些坐在阳台上的美女或是男女(夫妻)形象的雕像,这些雕塑造形生动优美,不仅成为佛教寺庙的主要点缀,而且使寺庙呈现出欢乐的格调,寺庙因此变成了“神宫”或说是“天宫”。
本文摘自:《爱欲正见》,作者:石海军,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印度艺术习以为常地关切着性爱,总是想方设法来刺激感官。在佛教早期的窣堵波建筑和石窟中,常有一些坐在阳台上的美女或是男女(夫妻)形象的雕像,这些雕塑造形生动优美,不仅成为佛教寺庙的主要点缀,而且使寺庙呈现出欢乐的格调,寺庙因此变成了“神宫”或说是“天宫”。
阿旃陀的雕塑和壁画主要描绘佛教传说的一个个场面,大多数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艳情风格,以至于人们得到这样的看法:只有印度特有的世俗色情的艺人才能创作出如此温柔与激情相互交织的动感世界。
印度教寺庙更是充满艳欲色彩的天宫,在寺庙外部的雕栏性的装饰带上常常有众仙女与天神、英雄、圣人欢娱的场面,性爱色彩极为明显。著名的卡朱拉霍印度教寺庙群绕湖而建,雕刻着很多生动逼真的性爱场面,其中的人物全都耽于声色,被普遍认为是印度艺术中无与伦比的杰作。阿旃陀石窟和卡朱拉霍印度教寺宙都是印度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即使不涉及到性爱场面,印度艺术在极其夸饰浮华的风格中也会幻化出类似于佛陀坐在莲花座上一类似真似幻的意象来,在我们的心目中,这更多表现为一个安详的有似于母爱一般的世界,而从印度文化的角度说,它却是一个充满温柔与奇特激情的艳欲世界。
印度的宗教艺术为什么会与性爱娱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从印度最古老的艺术说起。产生于印度河流域的最早的艺术奠定了后来印度艺术发展的基础。一些艺术形象如盘膝而坐的神像、赤身裸体的女人、一腿斜举跨过另一腿的舞女、戴珠宝饰品的妇女以及一些娱乐聚会的场面出现于印度河文明的赤陶艺术品中,这些艺术品充满了感官享受的气息,对后来印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花的宝石性装饰与性爱的魅力相结合,美丽的少女与奇形怪状的动物在一起,这与后来印度艺术中司空见惯的净修林(修行的场所)和美女的结合在格调上是相似的。几乎所有的印度古代艺术方面的遗迹都是宗教性的,可谓宗教艺术,这种艺术虽然是为了引领人们的精神达到更高的境界,但它在外表上却是极其世俗的,它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情爱生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对此加以拒绝或排斥,以免人们将宗教与生活对立起来。
再者,从具体艺术门类上说,印度宗教艺术又与其宗教文学(印度古代文学也都是宗教性的)很不相同,文学多是宫廷诗人、婆罗门、祭司和苦行僧创作的,而建筑、雕刻等在印度古代则主要出自中下层的匠人、艺人之手,尽管他们是遵照婆罗门祭司的指导并按照艺术的规则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但是他们对艺术的感受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而这种感受又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密不可分,因此,这种宗教艺术不仅凝聚着他们的汗水,更重要的是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感情:它看似宗教性的,但表现的并不是对宗教精神和神灵的永恒追求,其灵感更多来源于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印度古代就存在着享乐主义的生活倾向,而在印度的雕塑艺术得到充分发展的时期也就是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之后,印度社会受到密教的影响,宗教、生活与艳欲主义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这对印度艺术艳欲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与西方艺术相比,印度古代的建筑倾向与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建筑风格正好形成对比。哥特建筑大多是垂直的高建筑,追求神秘与怪异,而印度古代的寺庙显得墩实厚重;欧洲中世纪的人物造像如基督耶稣、圣人、天使等大多是忧思型的,很少面带笑容,而印度雕塑中的神和精灵则多是年青漂亮、身体圆润,显得较为肉感,虽然有时也会显露出愤怒或严肃,但几乎见不到他们有悲伤的神情,而且大多是面带笑容,甚至是笑容可掬,按西方的标准,他们多显得有点女子气,但从印度文化的角度说,他们更多表现出悠悠自得、其乐融融的文化心理。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寺庙雕塑都喜欢用半裸的美女形象来作为装饰和陪衬。
作者:石海军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