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8月3日,中经铜仁现场交流会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举办,出席活动的有关专家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万山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交流讨论。现将专家精彩发言集纳,以飨读者。

  8月3日,由经济日报社、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中经铜仁现场交流会”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举行。图为“中经铜仁现场交流会”活动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浩摄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侯云春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项重大课题。万山从过去的矿竭城衰、破败凋零到如今的生机勃勃、百业兴旺,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万山转型发展的成就、举措和经验,可圈可点、可赞可叹,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集中地区转型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万山的成功转型有5个特点,一是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观念转变在先,统筹谋划在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新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高起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高水平招商选资选企,把优势企业、优质品牌吸引到万山,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持立足自身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万山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侧重点,都和传统做法有所不同。万山第一产业的发展,采用农业新技术,走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路线。老的汞矿区被打造成为矿山文化主题公园,使旅游和工业文化结合起来,极具指标性、开创性意义。

  五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努力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把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同矿区职工和子女就业、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生态移民结合起来,推动双创活动开展,通过“微工厂”创造就业机会,使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扎实、越走越宽广。

  全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白津夫

  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艰难中寻求转型,有些城市虽然“转”了过来,然而,有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仍未得到提升,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原点。从万山的转型发展实践来看,其全面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新道路,有以下四点经验值得资源枯竭型城市借鉴。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顺势而为、做活存量。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立足于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变废矿为富矿,这是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顺势而为、做大增量。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跳出传统资源产业的制约与束缚,积极导入资源、引进企业,着力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三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强势发展、做优变量。很多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往往都面临如何留住人才、扩大就业、支撑产业等问题,由此,需不断做优变量。比如,持续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持续保持招商的新态势等,通过引进企业,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

  万山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做出了良好示范、走出了新道路,提供了新路径。未来,万山转型发展的发力点是:促进绿色化转型、加强数字化提升、坚持质量化发展、推动区域化协同。

  具体而言,一是促进绿色化转型。须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坚持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万山的绿色发展已经有声有色,未来要始终坚守绿色化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二是加强数字化提升。万山将抓住数字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协同。比如,通过电商放大农业产业效应,融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联程设计、协同制造、延伸服务的产业体系。三是坚持质量化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要形成产业新优势、发展新格局,把转型升级和兴业富民有效结合,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四是推动区域化协同。今后,万山将基于共生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数字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区域化协同共谋发展。

  当前,万山已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希望能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取得更大进步。

  科学把握创新发展新趋势

  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 胥和平

  万山以老矿工业区为基础,推动城市转型融合发展,为区域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其他同类地区有借鉴意义的道路。资源枯竭型城市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实质上是创新资源匮乏的问题,万山在突破资源瓶颈实现创新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总体来看,万山的经验、铜仁的经验具有全局性意义。

  一是需要真正解放思想。过去的解放思想,主要是突破体制上的束缚,在制度上解放思想。今天的解放思想,是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上解放思想。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下、传统制造业经济模式下,真正把思路凝聚在创新上。

  二是真正坚持创新思路,把握创新发展的大趋势。讨论地方创新,已经从过去简单的构造、营造创新营商环境走向构造产业创新体系,这对地方政府来讲是一个“技术活儿”。技术在哪?资金在哪?市场在哪?引领模式在哪?背后都要有非常强的产业体系构造能力和制造能力。这个问题,为我们下一步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考验。重构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尤为重要。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或者服务业主导的新型经济。三四线城市瞄准基层市场和产业,要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的服务载体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农业、微型制造,将来发展的空间广阔。

  四是要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要素。引进一些工业项目,注意要把一些创新要素引进过来,包括大数据、科技金融、产业基金、创客、知名企业家等。要大力推动“双创”,这是城区发展的真正基础。大力培育各种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教育人才,包括技术教育。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文化优势,这些都是三四线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

  立足“绿水青山” 激发潜在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车伟

  贵州省作为我国首批3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正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绿水青山,依靠生态优势,相关的产品、服务以及产业发展将变得更有竞争力,这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万山经济转型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万山抓住了历史发展机遇,同时,遇到了敢想敢干、敢做敢为、勇于担当的领导干部,使得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万山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就是不在制度上割裂城市和农村,而特色小镇将在城乡融合发展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举例而言,万山着力打造朱砂古镇,现在不仅能够吸引到周边许多游客的关注与青睐,而且,还能够吸引区域乃至全国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这不仅仅实现了产业的转型,也促进了城乡融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已经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我国消费升级需求旺盛,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必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上述情况,为万山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未来,万山将持续不断地探索,努力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贡献“万山经验”。

  不断创新及完善体制机制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吴大华

  “立足资源搞开发”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经济的基本模式和战略,形成以能源、矿产、冶炼等资源性产业的开发和加工为主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对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必须走出一条融合发展、产业替代、环境治理等的综合转型的路径。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涉及宏观背景、区位条件、资源支撑、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转型的步伐相比其他城市较为艰难。从万山区的转型发展来看,万山区转型思路首先就是融合共生发展,即以融入铜仁城市经济圈为战略路径,以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重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不断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挥示范作用。

  从现实来看,万山区地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城市带动力还比较有限,尤其应该注重融合发展。一要与碧江区融合发展,两区聚力提升铜仁山水园林城市品质,共同提升城市承载力,做强铜仁城市经济圈。二要与周边的大龙经济开发区的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产业整合,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优惠政策的共享发展,共同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转型基地,共同打造贵州工业重镇、贵州工业增长极。三要与全市其他县融合发展,尤其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接纳、形成各县的深加工基地方面等做好衔接文章,着力在产业互补方面进行融合发展。

  进入新时代,万山区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开放发展理念,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用好用活国家转型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持续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来。





上一篇媒体:城市繁荣“夜经济”,需给商家“摆摊”空间

下一篇品牌声音识别(Voice Identity)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