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作者:万一


  1991年,在澳大利亚北部丛林里,布龙·布龙在一小块树皮上作画,一旁的周小平在石块上为他磨颜料,四天后,画作终于完成。第五天,布龙·布龙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大海龟,就和画上的一样。”

  在澳洲土著文化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从现在起,龟就是你的图腾。”布龙·布龙对周小平说,“我的兄弟,这幅画属于你。”

  除了图腾,周小平还拥有澳洲土著名字以及在部落氏族的辈分。自1988年起,他九次深入荒漠丛林,历时15年,与土著人露天而卧、打猎取食,终于叩开土著人的历史门扉,并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找到了新的题材。

  深受中国古典艺术熏陶的周小平不断尝试把土著文明的精华吸收到艺术创作中。“合作,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与土著画家的合作同样如此。这种挑战在《对话》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记者看到,《对话》的画面上两只袋鼠围着一个黄色的圆。“这个圆原来是白色的,代表着水洼。在征得布龙·布龙同意后,我为这个圆填上了一只青花瓷盘,图案是两只袋鼠。画完之后我们俩都觉得非常满意。”周小平说。

  但是,这一得意之笔受到澳大利亚艺术界部分保守人士的“质疑”,布龙·布龙因外在压力改变了主意,最后,周小平又将圆内的青花瓷盘抹去,重新填上了黄色。

  “部分澳大利亚人习惯以外来者的角度看待土著文明,过分强调土著艺术的封闭性。”周小平说,“但我认为,艺术家的创作不应受到限制,澳洲土著文明在开放交流中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经过多次与保守人士的交锋,周小平长期深入土著社区获得的一手材料并由此形成的观点逐渐获得认同。1992年,他受聘澳洲北部丛林的土著社区学校担任驻校艺术家。2000年以来,他多次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设立的创作基金和写作基金。

  如今,周小平在澳洲创作的这些作品,作为中澳两国政府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到中国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展出,显示了澳大利亚主流社会对周小平为澳洲土著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所作努力的认可。

  书写21世纪中澳交流新篇章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克雷格·埃默森在为本次展览题写的致辞中说:“这些令人惊叹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和丰富两国关系的机遇,让21世纪的中国人民也能了解18世纪中后期海参商人穿越中澳海洋阻隔的交流历史,对密切我们今后的关系大有裨益。”

  据主办方介绍,2009年,中澳两国政府决定于2010年至2011年在中国举办“澳大利亚文化年”,2011年至2012年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以加强中澳友好关系,促进双方的理解和交流。作为两国文化年的重要项目,本次展览于4月2日至5月29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随后将于7月起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博物馆继续展出两个月。

  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厅内,一张空白的中国宣纸和一块空白的澳大利亚树皮构成了本次展览最后一幅作品——《没有标题的历史》。作者周小平说:“今天新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正在进行,它们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在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往、合作与冲突中,我们可以尽情书写中澳两国交流的新篇章。”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意大利欲挖蒙娜丽莎遗骨复原面部揭秘神秘微笑
·下一篇文章:英国家肖像画廊办展 80万美元借达芬奇画作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vi.com/news/gwart/114146574FEK7HHGH00H3072751E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