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伟璇专访

变色龙似乎不是一种很受人们待见的动物。也许是从契诃夫的笔墨开始,它就成为了“没有立场、原则,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代名词。然而,当听到来自香港的大师级品牌设计师陈伟璇以变色龙来比喻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人对变色龙的误解,一如世人对设计师的误解。


图1:陈伟璇

 人类社会其实与动物世界没有两样
钟情于野生动物生态的陈伟璇多年来就迷上了国家地理频道( National Geographic)的动物纪录片, 发现每种动物鲜明的生存本能与人类世界不同的求存方式不谋而合。譬如皮坚肉厚的鳄鱼,拥有一击必杀的攻击力,却喜欢鬼祟偷袭;身型庞大外表吓人的秃鹰,明明拥有一定的猎食能力,竟偏好被遗弃的腐肉。硕大无朋,可一脚踢毙狮子老虎的大象又与世无争;身怀厚甲,连大白鲨都拿它没办法的老海龟,能长年在大海中无忧无虑的生活,令人羡慕,可是数量极少,幼龟存活率少得令人担心……
对人生的感悟,陈伟璇觉得是透过习惯将心比己的思考模式。当时还在念中学的他开始觉得,人类社会的生态圈,其实和原始森林中的动物世界没有两样。“直到现在,我依然坚持当时的观点。没有任何人为因素、不带一丝包装与烟幕的原始生态系统,其实更能体现现代商业社会的生态现状—无论是相辅共生还是生死相搏,其实都只是出于对生存与发展的原始欲望,只有平衡,没有好坏。”

第一次创意天份被认可
因入学年龄早,永远都是同级中年纪跟个子最小的一个,从小便饱受欺压与讥笑的他,决定要洗脱这个弱小形象,做个狮子老虎好了。于是,年少冲动的他就很想尽快离开他讨厌的校园生活,急匆匆地投身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一家大型连锁眼镜店中担任销售。他的洞察力与机灵的销售技巧经常成为传遍整个集团的话题。在同事的眼中,他无比豁达,却无比执着,即使在店内没有客人的时候也不闲着,喜欢一个人跑去整理橱窗内的摆设。有一次碰巧总经理到店内巡视,看到新的橱窗摆设就立即喜欢上了。随后,总部竟发来一纸通知,使陈伟璇变成集团内唯一负责橱窗摆设的专职“美工”。他从工作上得到了认同与满足感,更发觉当人能活出自己,对人真诚便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生命中从未出现过的尊重渐渐令他忘记小时候的遭遇。同时发觉狮子老虎虽然厉害,拥有令人敬畏的地位,却孤独无比。如果因为怕被欺负最后反而去欺负人,陈伟璇认为这是一个本性被召唤的现象,根本是自身对权势与欲望的驱使,与他人无关。所有生物都有想表现自己本性的基因,不能理解也不可能改变。正如有人竟然够胆杀人却怕死得很,有人却宁愿自杀也不喜欢跟人起冲突。他补充一句“狮子老虎很是凶猛,但肚子不饿的时候还是很好相处的,只是他们什么时候肚子饿就不知道了。”

往后几年的工作经验中陈伟璇也一直有碰到凶恶狡猾的人,对自己定位也真的曾经有动摇过。当好人实在太累太吃亏了,但越是这样想就越发觉自己身上似乎确实缺少了作为狮子、老虎的特性——既没有锋利牙齿、又没有将人活剥生吞的狠劲。

刚到美留学的时候,他并没有选定学系,好像是想一下子补回失去的上学机会一样,文理科目统统照选。同时,也希望通过各科的学习成绩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然而,两年后,结果所选科目成绩均为A等。正在为择校、择系而烦恼的陈伟璇陪同朋友参加了一个艺术学院的毕业展。“在那个毕业展上,我仿佛回到了离开多年的故乡,每一件作品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感觉像长期在飘浮的小船看到陆地那种兴奋。参观之后,我就下定决心把所有文理科统统抛弃,重新修读艺术设计!”

要入名校,就要达到该校的入学要求,美术的基本工更必须到家才有机会。半途出家的他, 只好从学画鸡蛋开始。陈伟璇用了大半年时间磨拳擦掌,在学习过程中曾因英文对话带有口音而被老师拒之门外。此事对他打击甚大,令他坚决缩短准备时间,并立志只限自己申请一次,否则便放弃学业回港。在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下结果一次性成功进入声名显赫的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正式修读广告系。

2005年,回港开创BONE idea tailoring,随即为港中旅集团与芒果网进行换标。
2006年,任香港彩福饮食集团品牌顾问,开创香港婚宴变革风暴。
2007年,任香港国美电器品牌顾问。
2008年,任中国国美电器集团品牌顾问,主导国美成功换标并统一全国门店形像。
2009-10年,主导彩福集团升格为誉宴集团。
2011年,负责香港耀才证券集团上巿前换标并统一形象。
2012年至今,协助多个国内外企业巩固品牌发展。


图2: 陈伟璇主理过的企业品牌

自此之后,陈伟璇正式开启与大陆企业的品牌设计之缘。许多有魄力、有眼光的大陆企业家,纷纷找到他,为品牌的长远发展,寻求品牌设计的帮助。“其实大陆的企业,比香港企业更具有发展潜质,他们的发展步伐更快、巿场大,不像香港企业那样受到太多制约。但在长远发展上,大陆企业却往往只关注价格的竞争力,忽略了打造品牌能令产品增值的成效。所以很多企业在快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同行技术与价格竞争力差不多时,往往出现瓶颈,停滞不前,结果演变成价格战。以品牌设计为大陆众多具有广阔前景的发展中企业提供长远发展的必要助力,就是我来大陆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也很注重在和企业合作中对于发展理念、寻求未来发展愿境方向等的共识,其间我遇到许多志趣相投、拥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朋友。能陪伴协助国内有潜质的企业走向国际,正是这些年在大陆发展让我乐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图3:2012年,应美国顶尖私人影院之父Theo Kalomirakis之邀出席国内首届“国际顶尖私人影院设计论坛”

从盲目追逐到如鱼得水,回首这段“九曲十八弯”的发现自我的旅途,陈伟璇每每感叹:“每个人天生都注定是‘社会生态’中的一种动物。你要做的,不是去刻意扮演某种动物,而是去发现自己究竟是什么。”
其实老早陈伟璇身上已有着成为一名设计师的明显特征:首先是对美学的天赋:除了青年时摆设橱窗受到高度肯定外,早在两三岁时学写字,就对文字笔划和纸张留白的比例格外留意,不停尝试在“白纸”和“黑字”的正负空间中取得平衡。其次,是追求完美,包括对细节的执着以及对责任的重视:中学时到台湾新营市念书,住在宿舍里的他,总是把每周评选一次、全宿舍唯一一块“模范寝室”奖牌长期挂在自己的寝室门口。“当时十二人共处一室,我对宿舍打扫的要求除了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外,甚至包括气味,每人挂毛巾的每角落都要对齐。”最后学校以为了其他人可以享有同样荣誉为理由,劝服了陈伟璇自动放弃今后拿奖牌的机会,并大幅降低了卫生评审标准。虽感无奈,但16 岁的他已经开始明白,其实坚持做好自己已经足够,要求比大部份人高应该是件好事。

世人对变色龙的误解
陈伟璇工作室中养有一条变色龙,他坦言,之所以喜欢变色龙,是因为他觉得他和变色龙在本性上有很多的共通点,“无论是文学意义上的‘趋炎附势、见风转舵’,还是对变色龙变色能力是一种‘保护色’的认知,都是对变色龙极大的误解。事实上,变色龙身上的不同颜色,是内心不同情绪的表现。变色龙其实是自我得有点高傲,遇到状况就会默默步开,尽量避免和别人起冲突,蛮君子的。可是身上颜色鲜艳,怎样低调都很难不惹人注目。最讽刺的是现实中的变色龙其实是宁死不屈的。变色龙因为不满意生活环境与待遇而绝食自杀的个案比比皆是,它们不会像小狗一样为生活而去刻意奉承,绝对与世人认为的见风转舵刚好完全相反!说回来坊间又有多少所谓的设计师可以像变色龙般自我,立场与其颜色一样鲜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随着设计业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各类企业接触的不断深入,陈伟璇越发坚定地认为每个企业、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社会生态”属性。“譬如鲨鱼,大家都会认为它们是危险的动物,即所有鲨鱼都普遍被打上了‘危险’标签。事实上,有个别鲨鱼品种其实是没有锋利牙齿、对人类完全不构成威胁的。但很多企业正是被这种无法区隔的、模糊的品牌印象所害。如何让大家对品牌形成清晰的印象,为品牌树立独具一格的品牌个性?这就需要我们深入骨髓地研究它、发掘它。我所开创的BONE idea tailoring正有此寓意。这个时候,变色龙的特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喜形于色、对自己不认可的人和事物从不刻意讨好。这种看似不太世故的性格,却是能使内心感受零障碍地创作的最好特质。”陈伟璇笑着说:“若不是拥有变色龙的性格,对客户沟通素质的重视,和对自己的操守与作品长期保持不妥协的态度,如果只向钱看的话,老早已发了大财,炒卖房地产去了。”


图4:陈伟璇与他的变色龙伙伴

 陈伟璇同时坚定地认为,在面对客户时,设计师应该是开药方的医生,而非接受点菜的服务员。“我们听取的,应该是病症,而不是口味。所以对每项细节也应该谨而慎之,充分考虑品牌的多方需求,最后会过滤出有限的选项——打针快速、吃药不疼,选择不可能太多的。当你花费足够心血去进行设计的时候,自有一份专业的坚持;只有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设计师,才会被轻易影响。”

陈伟璇的国际化品牌观

全球经济迅猛异常,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军国内,也有不少雄心勃勃的国内品牌磨刀霍霍意欲进军国际。无论是进来还是出去,很多品牌都遇到了国际化和本土性难以兼容的尴尬境地。陈伟璇认为,要让品牌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呈现高度的包容性是基本,更为关键的,是让品牌拥有自己品牌的独有个性,鹤立鸡群。的确,纵观所有行业,能成功脱颖而出的品牌佼佼者,寥寥可数。

“所谓品牌,其实就是由企业所提供给消费者的,最能吸引消费者青睐的元素,这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产品层面的基础价值,二是情感层面的人性化感知。而所谓国际化,就是突破种族、文化、文明程度、社会背景等差异而体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说起品牌,陈伟璇的目光坚定起来。“其实国内有太多企业家拥有广阔的胸襟和长远的视野,只要条件配合,能看见中国品牌在国外扬名立万,是迟早的事。”




上一篇中国建筑师再一次缺席的悲哀

下一篇卡拉特拉瓦:与桥梁一起跨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