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厦门海沧大阿罗海城市广场已经开业半年左右。它号称“厦门西客厅”已经吸引海沧人民、厦门人民体验了半年。我作为海沧人民中的一员,当然是十分期待和兴奋,老公不知道在哪里搞了一堆的各种项目的体验卷,在这半年里,我们对里面的所有功能基本上都体验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艺术,我们很庆幸在海沧有一个这么齐全的大型商业配套,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坐拥海景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地享受购物和娱乐中心,这个项目真的是海沧人民的福音,也让周边的天湖楼盘坐地起价。
罗海城市广场为一处步行街式大型商业综合体,位于厦门海沧中心区。该工程地下两层,地上由多幢二~三层建筑连成一体,集大型地下超市、主力店、精品店、美食街、电影城、停车库于一体,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米。它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形式多样,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甚至同时容纳“主力店”、主题娱乐休闲设施和多样化商品步行街等各种商业形态,成为了大型商业综合体。而且它定位为中高档,基本上都是有品牌的成功商家在里面策划经营,逛了几次,觉得你想买的,想吃的,想玩的一些主要的商店,基本上里面都有了,而且名目齐全,种类繁多,甚至一些主题创意都不输给岛内的商场。可以说是一个“大、全、新”的商业休闲中心。
弧形的入口广场
庞然大物的一角
高低错落 大虚大实
可是我们在和朋友谈起大阿罗海时,听到的是这样的话:
“怎么设计得跟明发似的,逛得我头晕。”
“逛来逛去就觉得大,逛不完,不知道买什么。”
“每次去,不是去超市,就是去儿童游乐园,其他店太散了,不好找,跟小孩在一起,懒得逛。”
“去了三次,我还要问路呢,我天生就没方向感!”
“怎么去了觉得人很少啊,不热闹,而且怎么觉得所有的店都很背啊,找来找去的,我还是下班时间去的呢!”
“沃尔玛非要转一大圈才能出来买单呢,加上排队,去个超市都要花半天。”
“地下车库的坡道贼他妈难下!”
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个项目的困惑,当然他们不是做建筑的,不会用建筑语言来表达,他们是说出了他们的直觉。如果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这个商业建筑风格独特,格调新颖,大虚大实,错落有致,功能多样却风格统一,空间形式也变化多端,估计在写设计说明或者画分析图的时候也是很有东西写的。现在的建筑都拒绝平凡,仿佛平凡是最拿不出手的设计。这个建筑绝对不能说是个流于平凡的普通建筑师所设计,它处处体现了一个有品位的现代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我是一个爱逛街的女人,我相信购物都是女人的天性。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考虑过和朋友一起合开一个小店,因此对厦门的大小商场店面也考察了一阵子,在开店选址经营上也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查研究。因此,我现在是从购物消费者和商家的角度去感受海沧大阿罗海,而不是从建筑师或者开发商的角度去理解和评论它。
一、功能分区
阿罗海的用地有个不利的缺点:狭长,铺得太开,你不用制造任何麻烦它就已经存在路线冗长的潜在隐患了,我们设计所要做的应该是想办法怎么去化解这个劣势,而不是无视它还不断地用各种手法重复,加强这个冗长的路线。
入口处的平面功能布置图
像阿罗海这样一个大型的分主题的商业建筑适合化整为零,分组团组织,让人可以有选择而不交叉地逛自己的目的地。在稍微小点的空间里又容易有掌控的归属感,不会迷失和放弃。在组团与组团之间还可以用休闲景观廊连接,也不会浪费那么好的湖面风光。立面处理上也可以张弛有道,节奏分明,而且完整又分别独立的外立面还可以分主题悬挂大幅广告,制造强势的商业氛围。
我的功能分区思路
二、交通流线
这个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家反映的困惑也大部分来自路线设计。 阿罗海是并列的外廊式步行街。路线曲折,冗长,不通达,不直观。仿佛阿罗海就是为散步的人提供的,又是广场,又是长廊,又是庭院,又是天桥,大部分是单线交通,上下,左右都不通,明明看得见的店面要绕很远才能到达,万一后悔又想买回原来的店又要绕很远走回来,甚至就找不到,懒得找了。找个自动扶梯都要问营业员:往前走更近还是往后走更近,就更别提卫生间了,更更别提着火了找消防出口了。这样的路线设计难道是为了考验海沧人民智商的吗?谁逛街逛着逛着迷路了会跑到出口去看商场平面布置图啊?
广场
长廊
庭院
天桥
路线设计不合理有3个重大损失:1,消费者累倦。2,人气不旺。3,店面均好性差。
1,消费者累倦
其实逛街如果不是强烈的购物欲望在支撑着,那是一件很累人的体育运动,你想想:一个女人一个下午或者晚上4,5个小时不停地走要走多少路,更何况她有可能还穿高跟鞋,还拉着小孩,还拧着大包小包,这时候你还玩什么空间手法,环境理念,想尽办法让她多锻炼,那么她在消耗一分体力的同时牺牲的是一分购物欲望,女人为什么比男人会逛街,难道是体力优势吗?所以优秀的商业建筑应该在如何缩短购物路线和加大商品面众率上下足功夫。
商业人流一定要顺畅,便捷,不要去和消费者玩花样,本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够让人眼花缭乱了,多玩几次花样,他们就彻底晕了,不来了,他们要是不来了,那是谁的损失呢?
2,人气不旺
商场经营是很注重人气渲染的,商家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吸引人流,把人气搞上去,因为人都有随众心理,人越多越去,东西买的人越多越有人买,甚至看到有人抢的商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抢到手再说。所以商家要尽量把买家聚在一块,制造这种热销场面,刺激消费欲望。但是阿罗海把人流分得很散,店与店之间,街与街之间不能相望,明明很多人在逛,但是大家很少看到热闹的场面。路线分散了,人气也分散了,让人感受不到繁荣购物的紧张刺激感,所以就有了“逛来逛去就觉得大,逛不完,不知道买什么。”“怎么去了觉得人很少啊,不热闹,而且怎么觉得所有的店都很背啊,找来找去的,我还是下班时间去的呢!”的感慨。
3,店面均好性差
买家希望以最短的距离面对所有的的店铺,商家希望以最短的时间面对最多的买家,他们之间的障碍应该越少越好,“路过率”和“光顾率”从来就是经营的首要原则,有时候离出入口或者扶梯口近一间的店面就会比远一间的店面翻一倍的店租,为什么?因为店租绝对是和“人流量”“路过率”成正比的。
店面价值的均好性很重要,是一个商场良性发展的前提。否则,只靠入口几家的生意是撑不起一个商场的运转的,因为“冷热差距”太大的话,总有店面太冷了撑不下去,那么不管商场用什么优惠政策(本身这个优惠政策就是商场的损失,也说明店面的利润价值低,需要扶持,不要贪便宜去租这样的店面,很有可能只是浪费你的时间。),后面都会陆陆续续地出现店面空置,一有店面空置,整个商场的商业气氛就受影响,那么吸引力,人流就会慢慢减少,久了就会恶性循环,最终结局就是利润越来越少,商家的政策也越来越无力,撑不下去了,商场越来越冷,没人去了,也没店再开了,一座精美的建筑空置了,浪费了,而且原来按照商场的功能来设计的,后面也不知道改来做什么了。
商业路线有很多种,我总结了一下:并列不如串联,串联不如放射状。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购物过程其实就是货比三家,寻找,对比,排除和选择的过程,购物路线也不是单向性的,是迂回往返的。你要让消费者逛到任何一家店后悔了,想折返回去买原来看中的那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一个路线要短,一个要好找。人在刚开始逛的时候会期待后面有更好的而不下手,逛到后面的时候会一直对比前面看到的,如果物美价廉就买了,如果不如前面的就想做回头客,但是路线设计不合理,让她觉得回去太遥远,不好找,她会想:真遗憾,回不去了,太累了,下次看到再买吧!那么今天你就损失了一个消费可能,而且消费者在这次购物行动中也没有满足欲望。
购物路线优劣分析
可能建筑师的初衷是想营造一个把购物和散步结合在一起的休闲场所,说它本来就不只是购物的功能。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我去购物,我就不想让那些建筑语言,环境美景,冗长路线来分我的心,这样让购物变得散漫和没有目的性,购物最终是以买到东西为乐的,如果买不到满意的东西,我去购物干嘛?如果我去散步,那么这又是购物场所,拥挤嘈杂,光怪陆离,享受不到休闲放松的感觉,要散步我还不如去海沧湾公园来得心情好,而且我相信商家也不希望顾客是去散步的。所以,散步和购物是不能结合的两种功能,两者是互相干扰的。
三、立面造型
立面形式上,因为这是步行街式的外廊建筑,所以基本上没有外立面和内装修之分,两者都统一地运用了橘黄色和灰蓝色的颜色搭配主色调。整个建筑给人格调统一,丰富现代的感觉。我在后来翻看了很多商业建筑的书籍,包括店面装修之类的,在营业空间中,色彩设计要以突出商品为主要目的,同时又要创造琳琅满目的环境特征,刺激消费欲望,一般以白色,淡蓝色,粉红色,奶黄色等明亮,淡雅的色调为背景,配以少量,小面积鲜艳色(如金、银、黄、橙等)。
阿罗海的立面风格,颜色搭配在整体上并没有给我一个明亮,琳琅满目,繁华满足的购物空间感。加上非常密集的橘黄色木构架,灰蓝色钢构以及同样灰蓝色的橱窗玻璃,墙面,天花板,我感受到的是全是冷冰冰的建筑语言,看不到多少商品或者广告。仿佛里面埋藏了很多有品牌,有价值的珠宝,却被不断重复,统一的建筑语言给掩盖了,需要你很辛苦地去寻找他们。
冷冰冰的建筑语言
相隔不能相望的店面
不好看也不中用的建筑构架随处可见
繁复的建筑构架
变味的样品展示
雾里看花的灰蓝色橱窗
其实对老百姓来说,建筑形式真的不重要,没有人像建筑师一样去关心什么建筑语言,风格特色,流行趋势,也看不懂,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最省时省力而又愉快地从这栋建筑中获得它应有的功能,建筑承载的使命也仅在于此,而不是建筑师玩弄手法和表演高难度动作的舞台。
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不就是给千千万万的外行人用的吗,难道因为他们是普通的外行人,我们就无视他们的感受,强迫他们按照我们高雅的设计思路去感受建筑吗?建筑发展的历史是要求建筑师去揣摩普通人的感受呢,还是去要求普通的外行人去修炼建筑师的审美境界呢?建筑是造福工程,不是表演工程,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是不是应该摸着自己的良心问一问:有多少设计是基于人性化的关怀,有多少又仅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匠心”而堆砌的形式浪费呢?!
没有商业氛围的步行街
1,阿罗海有一个细节我很不理解,既然是定义为步行街式的商业街,为什么不借鉴厦门那么多成功的骑楼做法,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可以遮雨遮太阳的购物环境。即使你可能很多的原因做不了骑楼,那你至少要做一个连续的大雨篷吧,也没有!!一层店面的入口雨篷是独立而且间断的,下雨了,人们逛街从这个店出来,从那个店进去,中间撑伞也不是,不撑伞也不是;大夏天,一会儿在有空调的店里,一会儿出来暴晒,人不生病才怪呢!
不连续的玻璃雨棚:不能遮雨 不能遮阳
3,在总平人流组织,交通便利上也有不可理喻之处。那么大的用地,那么自由的场地条件,为什么不人车分流,让机动车从两边出入口处尽快下地下室和地面停车场,人流由斑马线引入中间的大广场,而是让车通过地上停车场中间的坡道下地下室,一个人车相混,不安全,一个也很难找,不好管理。人行的出入口不够大,标志不够明了,很多行道树的遮挡造成在路上看不出来哪里是人行出入口,大家都抄近路从绿化道上过了。
被抄近道破坏的绿化带
人车相混的车行道
要是这样的总平面该多好
贼难下的螺旋地下坡道
游乐园黑压压的顶部装修
阿罗海在设计中大弧小圆地用了很多圆形的设计,一个大型公建如果不用一点圆弧,会给人僵硬生冷的感觉,图面也不够生动,不够优美,但是圆用多了也是个很大的弊端。在我看来,圆弧要慎用,尤其是商业建筑。因为圆是个周而复始,无始无终,没有方向标志性的符号,人处在这样一个均向性的环境中是会犯晕,困倦的,绕来绕去就绕晕了,明发商场的大圆套小圆布局就是一个失败的把消费者绕晕的典型例子。有黄金分割比例的长方形最好,每边都有特征,有始有终,围而不乱,即使正方形也没它好,正方形也是四边一致,没有方向特征性的。但是太长的长方形也不好,像瑞景一样,一眼望不到边,也会产生心理累倦感,狭长压抑感。
圆形的影剧院
弧形的中庭
异形的店面空间
杂乱的地面铺砖
杂乱的空间次序
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不就是给千千万万的外行人用的吗,难道因为他们是普通的外行人,我们就无视他们的感受,强迫他们按照我们建筑师高雅的设计思路去感受建筑吗?建筑发展的历史是要求建筑师去揣摩普通人的感受呢,还是去要求普通的外行人去修炼建筑师的审美境界呢?建筑是造福工程,不是表演工程,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是不是应该摸着自己的良心问一问:有多少设计是基于人性化的关怀,有多少又仅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匠心”而堆砌的形式浪费呢?!
在建筑师考试中有一句话很经典:“别搞花头,按部就班,不要有特色就是最大的成功”大道至简,考试如此注重基本功,实际工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实际工程的意义还更甚于考试,所以建筑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以人为本”,“以使用者为本”的设计宗旨上来。大师们的成功之作无不是简中见巧,难中取道。没有足够的功力和灵感就不要去轻易挑战经典,为了特色而变化。如果一件衣服的特色是靠牺牲穿着的舒适度和身体健康为代价,那么这个特色不要也罢,我宁可穿大众化的运动服。
当我们在准备注册建筑师考试时总把一些前辈的宝贵经验只是当成考试的应急知识,考后就忘了,觉得他们已经过时了,不合时宜,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现在的竞标市场追求的是“能说会炫,标新立异”,做出来的方案最重要的要满足甲方和评委的要求,要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才能在众多的方案中脱颖而出,因为甲方和评委也希望自己选出的方案能说明自己眼光独到,与众不同。于是在竞标市场规律中,标新立异的形式主义开始了主导地位,建筑慢慢偏离了它本应遵循的功能决定形式的基本规律和轨道,出现了先有形式,再有功能,功能为形式服务,为了特色而建筑,为了建筑而建筑的建筑生存怪现象,而这现象已经成了大型公建设计的普遍现象。有很多人怀疑过,但是最终都默默地遵守。这个方面外国建筑师在中国放得更开,遵守都更好,所以他们的市场比“墨守成规”,还有一点良心的中国建筑师更大,他们不惜别人的成本在别人国家生产着自己都怀疑,看不懂的实验品,可悲的是我们自己的建筑师们因为争夺市场的生存压力也在慢慢以他们为榜样,慢慢投入建筑的形式主义时代,孰不知这些表演建筑都是花我们自己人民的钱,盖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是我们自己的人民在使用。
回头再看看这个盖在我们家门口的精美的庞然大物,我有点心痛的感觉——可惜了海沧一个这么好的商业项目!
我们能不能坐下来,好好看看这块有着湖光山色,浪漫海景的风水宝地,美丽家园,想象着是用自己毕生的积蓄,给自己家盖房子,盖好了给我们的父母姐妹用,想象自己每天都在用它,体验它,感受它,自己会有什么迫切的需求,会有什么美好的理想,都告诉自己,告诉自己这栋建筑要满足你什么要求,把这些实际的要求形成任务书去指导你设计,那么你会发现这些会成为你设计的灵魂,它们比那些华而不实的外皮让你舒服多了。房子是盖给自己用的,不是盖给别人看的。因为要耗费自己毕生的积蓄,你会想方设法地研究怎么才能既实现你的要求,又用最少的钱,如果能盖完房子又省下一笔钱来买车那该多美啊!!
本来海沧位于厦门岛外,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消费区域,在这样的区域建一个中高档的大型商业广场又把一大部分的低端消费群体拒之门外,其实在经营上是有很大的存活率风险的,也许正处于及格线上下。这个时候建筑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加几分,减几分很有可能就决定着这个商业航母的生死命运,越大的船开起来就越快,但是一旦停下来,那就是很难很难再拉动的。回忆了一下,除了体验卷,我们真的很少在阿罗海花钱,该去SM的还去SM,该去中山路的还去中山路,有车的话也就多几分钟的车程而已,在海沧住的有几家不买车的?没有车的肯定又属于低端消费群,不会去阿罗海。阿罗海的免店租期限也差不多都过了,我不知道里面的商家都赚钱了没有,如果没有赚钱,那也绝对不是商家的问题,因为他们全是经过严格考核批准的成功商家和品牌,他们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都经营得很成功,他们原有的光芒和魅力都被建筑掩盖了,打折了!但愿浓烈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愿后期的策划投入力度和海沧人们的热情能弥补建筑的不足,共同守住我们这个门口的超级便利店,让我们的车子能省点油费。
大阿罗海幻想图
下一篇: 胸有蓝图-从产品设计公司到设计公司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