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2010南非世界杯已结束很久,人们关于并没有参加但是实则“参与”每一场比赛的“中国制造”的议论也逐渐平息,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因为议论而发生改变,接下来的日子里,呜呜祖拉的悲剧也会继续,而且谁也无法确定要延续多久。
1.何为呜呜祖拉
呜呜祖拉是南非世界杯用来助威的一种喇叭,其原型是古老的非洲用来召集部族成员集会用的“喇叭”,它有一米多,吹响时能发出大约127分贝的巨大声音,这种“喇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驱赶狒狒,同时祖鲁语中它是“制造噪音”的意思。
虽然南非世界杯使用呜呜祖拉作为加油的工具饱受争议,但是南非人还是对它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呜呜祖拉是他们欢迎外国游客与宣泄兴奋的首选方式之一”,随着世界杯比赛的逐步白热化,更多的外国游客也喜欢上了呜呜祖拉。
2.为何呜呜祖拉“伤害”了中国
呜呜祖拉的大批量生产曾一度成为中国球迷的骄傲,同时也让更多的外国人领略到中国制造的巨大影响力,因为几乎每个呜呜祖拉上都印着“MADE IN CHINA”,但是在光鲜的背后却有着不可磨灭的悲痛。
曾经有一位记者调侃道;“上帝同意满足某人一个愿望,于是那个人拿着地球仪对上帝说:‘我希望世界和平。’上帝表示难度太大,让他换一个。于是那人说:‘让中国足球打进世界杯。’上帝无能为力,但是为了挽回面子,硬着头皮说:‘你拿过地球仪来,让我看看有没有其他方法。’[1]于是中国制造参与了几乎每场比赛。
也许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更能说明来自呜呜祖拉的“伤害”。呜呜祖拉以每2秒销售一只的速度迅速传播,雪片般飞来的订单让中国工人加班加点,却仍然供不应求。然而,神话并不等于财富,一只呜呜祖拉在南非的售价约合54元人民币,但在中国的出厂价仅为2元多,企业利润仅剩0.2元,工人得到的是0.1元。当然呜呜祖拉的发明本身就带有悲剧性,浙江老板邬奕君从一幅漫画中获得灵感,早在10年前就自行设计出这种塑料的呜呜祖拉,从而将非洲文化与中国智慧巧妙地融为一体。本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自主品牌,但是他没有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也没有为它注册商标,因此,当呜呜祖拉成为世界杯最抢手的商品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品牌保护,只好任人仿制,任人压价。邬老板作为正宗的发明人和制造商,最后只挣到10万元人民币。[2]呜呜祖拉中国制造不如直接称作“中国被制造”。
3.中国设计何去何从
当然呜呜祖拉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世界杯的结束,它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呜呜祖拉带来的反思却不能被遗忘,否则中国将有更多的“呜呜祖拉”出现。工业设计不同于其它设计,是一种满足需求的设计,而这种需求是一种真实的生活需求,正如为了满足我们坐下来休息的需求设计了座位,因不同人在不同地点坐下休息的需求的差异设计了各种座位,真正好的设计灵感产生于不断使用、不断思考的“受众”手中,而不是那些单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设计师”工作室,邬奕君便是这样的“受众”。
而从设计的发展来看,西方工业设计发展,是伴随着技术革命与商品经济的浪潮,发展合乎规律、且符合市场需求,而中国对于工业设计思想的引入,却充满“后现代”主义风格。仔细研读80年代的设计评述文章,我们会发现当时提出的那些基于较成熟商品社会环境的“优良设计”、“设计文化”、“个性化设计”等目标,与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中的“兴办三资企业”、“引进资金设备”、“填补消费空白”等属“从无到有”层次的产业经济和市场热点是多么不合拍。[3]这也注定了中国设计还有很漫长与曲折的道路。
30年过去了,中国工业设计何去何从,很多设计教育者开始刻意回避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看一组数据,迄今为止,中国大大小小的以广告、CI策划为主的专业广告公司和平面设计公司已有上万家,而大大小小的环境艺术设计、装修设计工程公司也有几万家,但职业化的工业设计机构只有十几家。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从呜呜祖拉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巨大潜力,而且看到了中国制造的逐步世界化,虽然这种世界化充满了痛楚,但是这让世界人们开始了解中国制造,接受中国制造。只有中国制造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国设计才会逐步成熟,市场有其固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无法人为瞬间改变的,所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执着,相信中国设计必然会逐步完善。
经常听一些工业设计师朋友抱怨中国企业不重视产品设计,一味仿制外国产品,抱怨中国产品设计师待遇低,没前途,因此也有很多工业设计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经常听国人说中国产品的不是,甚至认为外国的总是好的,只要稍微有点钱就喜欢化高价买外国的东西。可是平心而论,中国产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并不见得所有的中国产品都是差的,而且如果设计师对中国设计这么没有信心,国人又不用自己国家的东西,那么我们怎么奢望外国尊重中国的产品,尊重中国的产品设计。
中国不乏有思想的设计师,但是贫乏设计的“欣赏者”,这是一位设计师在某一个讲座中提到的,在某种层面上,中国的设计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似乎又是另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笔者曾因为这个问题调查了100多位不同阶层的消费者,90%的回答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中找不到安全感,舒适感,创意性,大部分持有的态度是“相比于仿造的东西,我更喜欢花多一些钱,买原创的东西”。中国不乏有思想的设计师,但是确实贫乏有创意的设计。
笔者这样说大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但是中国之设计不经过分娩之痛苦,学习之枯燥,锻炼之艰辛,哪能到设计之成功。而不管是设计师,还是民众,我们也不要一味抱怨中国设计之如何,中国设计师之如何,中国受众之如何,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等待,多一份支持,相信中国设计在不久之将来必然会长大。
后记
本文写写停停,耗时几个月,因为笔者要不然是忙于生计,要不然就是对此文没有感觉,几次都已经放弃,而又捡起,最终写出逻辑不是很清晰,也无太大新意的文章。世界杯过去了,世博会也结束了,这篇文章才终划上句号,这倒让笔者想起了中国的设计,特别是产品设计,多少人拿起又放下,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坚持。不过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设计终究会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 郭莉, 中国制造的世界杯尴尬[J], 投资北京,2010.8: 56
[2] 哲佬, 呜呜祖拉之“最”[J], 中国品牌与防伪,2010.8: 3
[3] 中国工业设计20年反思[J], 载于设计在线
作者简介
丁锋(1987~),男,山东泰安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08级研究生,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成员,主修视觉传达设计。
上一篇: 谈设计的目的
下一篇: 庄惟敏:建筑设计业未因房地产调控衰退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