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熬过高考,又到填报志愿时。
近年有一个专业名头甚响,也颇受考生和家长追捧,是为动漫。有关部门还将其列为朝阳产业、新经济增长点,大肆鼓吹之外,政策扶持,巨资启动,人员保障。
不过,笔者始终对动漫的未来持悲观态度,并且对其现状深恶痛绝。之于前者,动漫接近快速消费品,深度不够,内涵阙如,阅读、观看者很容易倦怠。之于后者,可摘贬处尤多。
首先,形象幼稚可笑,略无美感。动漫作品中的男女或动物,其形象绝大多数不仅类型化、雷同化,而且简单粗糙,幼稚可笑,相当一部分更低至小学水准。中国绘画讲究神韵,用笔简而意味长;中国文学追求神似,言有尽而意无穷。动漫的前身———动画片,如《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无不符合这样的原则。但放眼当下,不管是印刷品还是音像制品,人、物形象都以写实为主,了无意趣可言,有些甚至荒腔走板,迹近怪胎。任其发展,会严重损害人的审美情趣,降低人的审美能力。
其次,语言枯燥乏味,节奏毫无节制。多数动漫作品的语言都乏味之至,与常人的无聊对白殊无二致,既不见文明的影子、人生的感悟,又不见语言的精妙、用词的新颖,有的还生编硬造、语病连连。人、物更是片刻不能安静下来,东奔西跑,鸡飞狗跳,像患有重度多动症,或上足了发条的永动机。一心痴迷、长期浸淫,结果只能是浮躁和浅薄。
再次,观念陈旧老套,庸俗至极。几十集甚至几百集的作品,不能提供些许有关世界的新见解、新观点已然可悲,多数竟然明目张胆传播庸俗的、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等。如此说法、做法,搁自己家里践行没什么,但以青少年为主攻目标却祸患无穷。
笔者曾经无数次劝阻未成年人观看动漫作品,或者稍作了解,浅尝辄止,担心的就是他们终生心浮气躁,不辨妍媸,扭曲地甚至变态地行为处世。
而有鉴于此,笔者同样反对在中小学生的课本、练习册中大量使用插图。具体理由如次:一是相当数量图画并非名作,都是很业余的爱好者所为,既缺乏美感,又不具有历史意义、价值,看了、学了毫无用处。教育未成年人,需要拿人类的精华。二是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的专注度。学习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课本上弄出许多花花绿绿、可有可无的图画,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专注度不够,难以静思默想。三是增加书包重量,影响学生发育和生长。学生书包过重原因很多,但相当一部分是教材编著者和出版机构蓄意所为,旨在注水,使教材变厚,定价提高。英语教材就是典型例子,开本宽大,书页丰厚,无聊、无用的插图就占了1/4至1/3,徒增书包重量。
古人评少年英俊,惯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现在,年纪轻轻便在平庸中苦熬,长大后想出类拔萃,开玩笑!
上一篇: 中国动漫的质与量 捅一下那层窗户纸
下一篇: 《玩具总动员3》给动漫产业带来三大启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