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国动漫该从哪里赚钱?前不久在杭州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这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即将开幕的第二届深圳文博会,这同样会是一个热点。

说动漫不赚钱,这肯定是没有国际视野。毕竟,2005年全球动漫产业产值达2500亿美元。说动漫赚钱,中国的动漫产业却是有苦说不出。媒体报道称,虽说中国的动画企业已经多达210家,但是最早投身动漫者,没有谁在动漫上赚到钱,相关的报道甚至用到了“吓跑了”这样的表述。

中国制造业力图改变的“微笑曲线”,眼下又在中国动漫业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头是市场,一头是技术,中国制造业身处的正是曲线的最下端,成为获利最少的生产环节。回到动漫业,市场还是市场,只不过创意取代了技术,而中国动漫业的软肋同样出现在衍生开发以及创意生产这两个制高点。

先说说市场。按照叫苦者的说法,制播价格倒挂是一个瓶颈。诚然,目前国产动画片制作成本约为1万元1分钟,而播出价每集仅十元到几百元。但是按照国际惯例,动漫业通过影视播出获得的版权收益最多只能回收20%的制作成本,7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音像出版和衍生产品。根据估算,如果完成每年需要的26万分钟的总投资,中国动画片蕴藏着一个150亿元的衍生品市场。假如仅仅盯着播放收入,中国动漫的“钱景”只能用短视来形容。

除了出版、玩具、服装等传统产业,中国的动漫业也在新经济领域寻找到了赢利点。深圳制造的动画大片《莫斯比环》是文博会的重点项目,暑期公映、过亿投资这些新闻点之外,《莫斯比环》的不同寻常在于其与国际接轨的商业运作方式。就在4月4日,制作方环球数码宣布以380万元售出影片的无线增值业务独家经营权,吹响中国动画电影在全新领域的进军号角。

和市场开发的不足相比,创意的匮乏更值得关注。就像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一样,如果不能掌握原创故事,拥有原创形象,衍生产品将无从谈起。更何况,这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背后还是文化多元化的博弈。

对于中国的动漫业,有评论发出了“世界创意加工场”的预警。放眼众多的动漫制造企业,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了生存的主要方式。以拥有最多动漫人才的深圳为例,虽然我们可以自豪地称美国的《狮子王》有深圳的血统,日本的樱桃小丸子也有深圳的烙印,但是我们挣到的只是加工费而已。获取核心技术很难,但是寻找创意却没有什么技术限制,更何况悠久的中国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中国在重新审视世界工厂的含义,天赋优厚的中国动漫业更不能甘于做一辈子的“打工仔”。

国产作品固然不少,但是创意匮乏的评价依旧不能摆脱,眼下的国产作品却找不到本土文化的精髓。其实,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以及古典名著都是尚未挖掘的创意宝藏。看看迪士尼的杰作,中国的《花木兰》在替美国企业挣大钱。

重复不是创意,立足本土文化的创意必须拥有一颗“世界的心”。就以迪士尼的《花木兰》为例,国人自小熟知的代父从军故事,在美国人的笔下已经从“孝道”变成了“女性价值的觉醒”。事实上,中国动漫不缺故事,缺乏的是会讲故事的人,不仅要让中国孩子想听、爱看,也要让外国的孩子能听懂,能接受。看看风靡中国的《哈利·波利》,虽然很多人把这套小说归结到魔幻文学,但是细细读一番,魔法只是一个背景,罗琳讲述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长的故事。




上一篇中国最好玩的饮食类广告

下一篇张轲——志在打造世界设计品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