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风格:个性是艺术的生命

  周晨:由“吕氏风格”我想到另一个问题,就是装帧设计师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出版社要有图书的装帧风格,我们国家的图书也应该有一个整体的风格,因为风格标志着自身的定位,标志着积累,标志着成熟。你怎样看待风格问题?

  吕敬人:所谓“吕氏风格”是美术评论家张晓凌当年为我的专集写评论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实不敢当。书籍艺术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个性就是艺术的生命,这里提出的“风格”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多元思考是风格形成的前提,坚持个性才能体现风格。我的设计个性喜欢内敛、不张扬,另外就是追求书籍设计整体概念的实现。今天人们往往关注书衣的设计,出版社组稿第一句话就是替我设计一张漂亮的封皮。我认为做到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三位一体,才称得上是完整的书籍设计。

  编辑设计是重要的开始阶段,要求设计者像导演一样,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构架起一个整体的视觉化形态结构系统,要求设计语言元素贯穿文本信息传达的始终,在层次、节奏、时间和空间上有一个把控,呈现给读者一个既充分还原文本又提升文本的崭新面貌。这样,才能进入下一步的编排设计。

编排设计是基于平面概念,通过对图文设计元素之间平衡关系的驾驭,从而实现有效阅读传达并体现审美价值。最终,才进入到书的封面设计阶段。这三者循序渐进、相互交替和完美融合才能完成整体的书籍设计。这次《中国记忆》就运用了书籍设计三位一体的设计概念。

  中国元素:符合语境才算锦上添花

  周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挖掘本土文化的魅力,中国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你认为这些现状应该如何认识并加以引导?

  吕敬人:表达本土文化,决不能放弃时代特征。尽管有人说,越是中国的就越是国际的,但我觉得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复制传统、缺乏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反之,明明是中国本土题材,却去寻找国外的符号和语言粘贴在作品上,外在与内涵就会貌合神离。新时代的传统文化表现不能生搬硬套,应渗透于现代氛围之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只有符合主题语境时才算锦上添花,才能够打动中国和外国的读者。

  杉浦曾经说过,我们的设计师就是架桥人,设计就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阅读通畅的桥梁,让读者喜爱上这作者的文字和图像。如果读者可以轻易跨越这条河流,你偏硬去架设一座大桥,那么他架桥的意义就没有了,这说明设计必须把握好一个度。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动漫电影的“兼容”问题

下一篇艾未未:习惯性颠覆,习惯性开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