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漫画起源于日本德川时代(清初),由葛饰北斋等八大漫画家,初起使用为一种画作统称。中国则在清末开始流行,当时各种对漫画的称呼之多,种类之繁可谓一时无两。这4本书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出现的漫画分门别类,配以4位史学博士编着解说。让读者了解中国近代漫画发展之余,更深入感受动荡的中国近代史,体会中国社会民风演变过程。

 漫画与近代中国

 漫画这个词源自日本,对中国人来说漫画可是一种舶来模式的现代艺术。

 一般漫画普介中,必然会把古代民间艺术的画作、彩绘、洞壁画等列为源流的左证。无论是我国的西汉石刻、敦煌壁画、澳洲的土着洞穴壁画又或是俄国的鲁博克(一种民间板画,多有时政讽刺题材),甚至在日本漫画史中经常谈及的浮世绘、所谓的宗庙绘画;根据“叙事的画”这笼统的定义,全都被列作“漫画”。

 笔者认为它们不过是雏形,只是纯粹的民间艺术,与近代漫画关系不太大。假若各位认为这解读失当失实的话,我却觉得单纯的划分是诉诸无知。漫画这一个字始终不是中国人所发明及初先使用。笔者个人认为,无必要拘泥中国的漫画是否有别于日本或他国漫画;又或是抱着自大心态,老是认为中国第一。事实就是事实,废话不多说。

 西洋人谓之“卡通”(cartoon,并非动画)基本上才算上是近代单图漫画的始祖。现代漫画有两大派,一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刊于杂志报章上的Comics(现在也通译为漫画),二是日本在二战前兴起的漫画。

 跟大多数所谓“御宅字典”所讲的不同,这说法更扼要及贴近事实,去除不必要的幌眼旁枝。

 作为新一代,我们或许不知道在翻译及抄袭日本漫画以前,中国的漫画是怎样的。漫画在中国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末期随着世界与社会内部的改变,批评时事的“讽刺画”在我国盛行起来。这跟16世纪,处于宗教革命前的德国一样,批评政治的卡通画,初次刊载于报纸上。法国与英国相继出现各种的政治漫画。在革命前的法国(1789年),当时地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卡通漫画成为重要的宣传工具。

 漫画跟政治是分不开的,翻查各国的旧档案不难发现这种特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报纸上(1860年代)就有卡通漫画,及后的选举宣传就利用到政治漫画。俄国革命前(1912年)批评沙俄皇朝的重要媒介也是卡通漫画。

 在内忧外患迫于眉睫的清末时期,我国的知识分子及画家运用作品的感染力,企图打进还处于封建保守状态的民众思想里去。然而这股势力,在现代化及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如上海,才有较好的落脚点。漫画在中国曾剧烈的演变,由于其宣传效能亦多用在商品广告之内。报章、杂志与商品的包装等印刷品的流行更催生了一个伟大的中国现代卡通漫画世界。

 本丛书中就包罗了清末的一些写实画创作、卡通漫画、商品宣传画等,成为了“史迹寻踪”,十分贴题。前辈画家如马星驰、钱病鹤,及一批来自杂志《上海泼克》及第一个《漫画会》的作者,深刻地以画反映时事,见证了中国社会由清末至民初几十年内的变迁。而上海泼克是发起人沈伯尘从东京考察回国,参考“东京泼克”而创立。及后中国进入了新文化开花结果的年代。

 在题材方面,除了政治思想卡通化表达,亦有民生琐碎事,描写一幅生活文化面面观。笔者最推荐的一部就是“社会万象”。阅读百年前先祖辈如何眼观周遭日常事,如何鞭挞社会怪象,当中不免有慨叹生活之苦,亦有梦想美好未来;我们当能比照今天社会的变迁,理解今天中国各种问题之根源。

 在体裁方面,大多是拟人式主体,常为单元格画。中国人被画成有“猪尾巴”辫发的老古董,受到洋装鬼脸的列强欺压。不论清末还是民初,贪官污吏往往被画成罪行罄竹难书之恶徒,围绕他们的文字描写往往直斥其非,亳不留情地清算这群吸饮人民血汗自肥的既得利益者。

 最令笔者惊喜的是以中文字变形拟象化的讽刺作品。这不仅是先驱的创意表达,亦唤起我们这群年青人,对中国文字的价值的重新注意:在计算机化年代,中国文字曾因为字型复杂、从键盘难以输入而被判遭世人冷待之刑。现实商业世界里头,尤以英文主导,致使中文被降为次等语言──纵使中国文字乃拥有世上最多使用者。我们一代甚至有人是宁愿哈日哈韩,赶着去学日韩并音字而忽视中国文字之内涵。

 从一篇又一篇近代讽刺字漫画中说明,我们的文字原先就带有强烈的画意;这多拜从象形文字系统的脉络继承。在施加想象与发挥,就能贴切生动地展现主题,而这工程中我们只是运用了仅仅一个方块字。比起由字母音标构成的拉丁语系或者其它脱汉后的新兴创作音标语系(日韩文所属为通古斯语系),在处理漫画化变形时需要利用字标间含混的转折手法来表达,中文字则更直接更有力。中国文字之可塑性及美感传达功能是天赋并且无可替代的。

 在绘画方法上,早期是夹着毛笔与板画并用的手法,这最大可能是便于雕板印刷。清朝末叶废科以前,我国书画印刷流通实在很有限。千年沿用的塔碑法及古典印刷术,又或者手口抄录相传是我们仅有的工具。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石板印刷术传入与媒体冒起,伴随着画家风格改变。由清朝的回回图到丰子恺于二十年代的毛笔漫画,再至张乐平的《三毛》或叶浅予的《王先生》等作品。在技术上,中国漫画已有其特定的形式技法。

 而这几十年间流行的连环图、连环画、公仔书等,实际上都是传承了这时期前人的努力而不停改革。

 作为中国新一代,我们也为这样的中国漫画世代而感到自豪。

 百年忧患画中记

 中国过去的3000年在政治事实上没有大改变,最近一百数十年间的变化反而更多。

  1896年大清宰相李鸿章出访德国,会见有铁血首相之称的卑斯麦。当地报章里标题相片是特写李的辫发。当时的人都误以为他是中国夫人,西人更认为中国男子靡糜,脸上没有男子气慨。中国留美学童甚至因被嘲笑而剪辫,及后更不幸终止留学被召回国。

 中国人那段抬不起头,只被当作人口贩卖货物的年代,就如那辫发一样跟在国人脑后挥之不起。太平天国、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义和团八国联军等时代,令中国在内在外疲惫交煎,体无完肤。

 欺诈的战争外交与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扩张的惯常手段,是古典复辟的十九世纪的现状。在那样的时代里,各强国中无人视之为不妥当,只有我们这个被视为半开化的积弱国家当灾。中国人民却是无力反抗,唯有知识分子能批评时弊,反对社会上的不公平事实。在那些政治漫画背后,是一群拥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李鸿章访欧,庞大的考察团在外交舞会上只能眼睁睁的坐着看。西人的社交舞他们不会跳,亦接受不了男女亲密接触。鸦片战争中,贪官污吏与迂腐贵族的无能愚蠢,只懂邀功,枉费了将士奋战的努力,令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人民日夜受毒祸催残,身心完全被蚕食。赌风与酒色泛滥,公子们甚至以此炫耀。黄、赌、毒是人民劣根中最难根除的。封建思想与文盲是恶性循环中的相缠纽带,紧紧的绑着这个传统社会。

 好不容易捱过一场革命,推行剪辫运动、宣扬男女平等、反缠足、反人口买卖。漫画中出现了描写男女平等主义的思想,更出现化妆品、服装等女性广告,甚至有裸体女性画像。繁华之下,显见一片物欲横流,漫画家们又起来肩起宣传反色情卫道德。

 于那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具社会触觉的漫画家能准确地击中各种人性黑暗点。在这些漫画背后,是一群跟平民大众忧喜与共的中国人。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叹息。比较今天中国社会,似乎在摆脱掉数千年的枷锁以后,我们用了百多年来改造自己仍然未见成功。当天漫画家们在画中写下的教训,现在还能受用。

 中国漫画家第一人丰子恺,从20年代一直创作至抗战时期;捱过了战争至新中国建立,却又遇到了10年浩劫,惨被四人帮迫害却坚持作画,最后在1975年死后终被平反。

 在那禁闭的年头,我们的漫画事业遭到挫折。在“8亿人民8台戏”的文化背景底下,中国漫画出现了断层。及后演变成武侠漫画、香港式、台湾式漫画再到今天与日式现代漫画揉合的情形,是60、70年代以后的事。基于这原因,我们的中国近代漫画走上了息微没路,尽管在文革过后部份(连环图)仍然残喘下来,曾一度盛放的花朵终归凋零冷落,我们这一代只能在记录中寻找那失落的岁月。

 

 


 




上一篇黄金时段国外动漫禁播 国内动漫抑或撬动千亿市场

下一篇扶持国产动画不是“闭关锁国”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