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园林:“隐居”的乐土

  作为一个状元郎的后代,叶放不认为隐士只是历史记忆,“读书人素以功名为命,归隐田园只是无奈之举。”或者走“终南捷径”,在君王不远处高调退隐,以退为进盼皇帝“三顾茅庐”,或者仕途不顺,告老还乡,只有解甲归田一条道路。“归隐永远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以‘隐’之形态求‘逸’之状态,在‘隐’的悠然自由中,求得‘逸’的潇洒快乐。”
  
  自古江南多书生,在这里,园林自然也是他们“隐居”的乐土,被精致地修剪过的自然美景寄托着他们的闲适之趣。在这里,每个书生都记得沈复和芸娘的《浮生六记》,记得他们不大的院子里有着盆景,不奢靡的生活有几碟精细的点心,不富有的日常里点缀着风雅和情趣,叶放自然不例外。

  没有坐拥园子的岁月,也许,叶放更有隐士作风。他一毕业就进画院工作,多年都是一个拿工资的画家。平常的日子,他想起来就骑着自行车去画院进行创作,或者拿着画板去找个经典的名园写生,或者只是三五知己一起吃饭聊天。叶放的生活与朋友圈堪称单纯,文艺、自由、讲情趣,与积极拼搏的主流价值观不同,他偏安一隅的小日子过得殷实而安逸。

  自从有了自己的园子,叶放的隐居生活算是昭告天下了。首先,很多人冲着园子来了。比如一群海外博物馆馆长突然登门拜访,说想看看私家园林的生活,随即旅行社一个电话跟来了——我们可以组团来参观你家院子么?比如朋友蔡澜携带美女嘉宾在这里拍摄了太湖家宴,随即小年夜就有人慕名来电定年夜饭了。比如媒体的拍摄采访一拨又一拨,体贴人的叶放只能为大家刻好一张“春夏秋冬的园林”的碟片,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以园会友。产生了很多新的工作、生活与朋友。叶放从一个画家变成一个跨界艺术家,很多园林设计的研讨会希望他参加。而伺候园子,是他新添的另一项工作。家里的园丁时常需要他的“美学意见”,参与一起修剪枝叶、打理花木、杀虫避虫害。而最近,叶放操心的则是家里来了一些野灰鹭,想着怎么把它处理掉。叶放退隐园林,却更深入“上流社会”的江湖了,坐拥自己的清雅空间,自然往来无白丁。他知道意大利某高层官员的中国行程,知道隐居画家的乡间趣闻,也知道某位女作家最近在苏州摆了第一桌婚宴……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士大夫

  朋友评价叶放“比你有钱的人多了去,但是看不到一个比你更会生活的人”,而叶放评价自己——“我算是玩物不丧志。明朝文人的爱好,我都有,除了那些我没法实现的香艳爱好。”



  在园林,这个立体形态的生活空间里,叶放的爱好成为园林生活展示的一部分。他坚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士大夫,于是帮忙朋友做一些寿宴或者一些主题聚会,那些称作“花市雅集”。品茶饮酒自不必说,好玩的是聚会间,有的客人用宋朝官话唱一首苏州评弹,2005年的一次家宴上,叶放甚至把白先勇的班子请来,在园子里演出了袖珍版的实景昆曲《牡丹亭》。叶放家的客厅里插放着很多红色的纸扇子,乍一看,以为是摆设,其实是雅集家宴的菜谱。3年前叶放更和台湾建筑师登琨艳合伙,花25万元买下了一条太湖上的五桅老船,在这样的环境里,把典型的古典船菜端给朋友欣赏。



  叶放自然有自己不掩饰的小得意。毕竟自己这个遍植50多种花木,用了70多吨太湖石的现代园林,造价只要200万,每月5家分摊的养园费用是1000元出头,一切生活情趣的费用出人意外的低廉,而叶放坚定认为钱不能买来情趣。隐居田园的梦想日益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在叶放之后,苏州大大小小有100多家私家园林,有童年园居记忆的叶放自然看不起那些人,他记得他的作家朋友说:“有些人住园林,就像住在片场里。”



  隐居在园林里,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生活在美好里。叶放说众人只看到他喝茶聊天享受生活的五分之一的人生,剩下五分之四的生活,他的辛苦也不足为人道。“比如做泥塑,4个小时专注地在忙,连一旁的工人都不相信我能这么吃得起苦。”至于其他,荷花的倩影只是惊鸿一瞥,叶放说:“很多别人有的人生不如意,我都经历过。”

  叶放,1962年生。其先祖是乾隆朝状元毕沅。700万元建造私家园林。定期举行清供雅集,以桂花入菜,以古琴为乐,文人雅客汇集,在自家园子里隔着水音听昆曲,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曾在其园内悄悄上演。这是一个怎样生活的人?采访前日,关掉电脑,灯光一盏,我索性翻开竖版“牡丹亭”:“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南石皮记坐落在苏州十全街南石皮弄,和想象中的遗世独立不同,竟然是在一个现代小区内的联体别墅群中。一路按照保安的指示走进去,心生疑惑,这样一个闹区里的别墅群如何承载中国文人的士大夫梦想。长头发的画家就在门前,此人便是以苏州私人园林居士闻名的叶放。

  雨仍然下着,跟着主人走进去——靠窗的棋盘,面壁的古琴,造型各异的古典花瓶,别致的花枝,一下子,雨里步行的狼狈,用手机联络寻找地址的慌张,就全部熨帖下来了。一壶热茶,几样小食,窗外的雨声间错有致,声音也不由自主轻柔下来,园子虽在窗外,人却已然沾染了园子的气息。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我的第一份工作:前途渺茫,但经验宝贵

下一篇苹果员工:iPod 转轮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电话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