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国就应该是个实验场”

  从2008年起,MAD建筑事务所便策划并组织了十一位国际青年建筑师,在花溪CBD城市中心设计中,展开了一次号称“高密度城市自然”的“造城实验”。于是在2009年伊始,我们便看到了一系列奇幻的效果图:奇山异水的梯田之上,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

  先大规模地集中中外知名设计师,然后再因地制宜地“命题作文”。最近几年这种“扎堆设计”的方式似乎成为一种潮流,也暗示着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没有找到文化上达成共识的表达方式,因此,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

  曾有人有过这样评价:“中国是这个星球上最激进的实验场,就算是全世界最弱的建筑师,只要是他们来自国外就可以为所欲为。”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显然已经意图击败这种偏见并开始在中国培育自己的实验作品。


MAD贵阳花溪市中心设计

  B:看到你在花溪的造城实验,很多人都吃了一惊。

  M: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花溪,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非常自然,多民族聚居。当地政府想把那里做成未来贵阳的CBD,一个集金融、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的城市中心。所以我把它当作一次高密度城市自然的探索,一次集中了世界青年建筑师集体探索。每一位建筑师都基于他们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元素的理解,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目的是要达到它们如同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和谐,并且形成复合多元的城市生活系统。

  B:这是仅仅是一次概念设计,还是未来会在这边土地上实现?

  M:到目前为止,我只能说这是一次不怎么成功的概念设计,所以我们还要做第二轮、第三轮,甚至更多地设计尝试。一旦成熟,它就会被实现。

  B:你似乎并不排斥中国成为世界的实验场这个论断。

  M:当然,我一直认为中国就应该是个实验场。但是我强调的是实验,而不是直接犯错误,更不是随便来一个国外建筑师,做一个很不靠谱的设计,然后就开始盖——都已经盖成了,还算什么实验呢?那就叫直接犯错误,不是实验。

  在英国的时候,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广场的设计。很小的一个广场,要是在中国,可能找个人画一画,就开始建了。但国外的建筑设计不是这样,他们在开始设计之前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查:不光是广场做什么用,采光如何,甚至连每天有多少人从哪个口进,多少人从哪个口出,都有非常具体和严密的调查数据。然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推翻、再设计,才能从实验进入到实践阶段。

  在我看来,事实上在中国有些建筑师一辈子都没有资格盖楼,而是永远画图,做设计,一遍又一遍地设计,做研究。就说花溪的造成实验,你看我盖了么?没有,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宁可只做设计。

  去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好多人说地震毁了许多城市,许多建筑,很可惜。在我看来,一次汶川地震算什么,你抬眼看看,全国都在盖垃圾。


MAD贵阳花溪市中心设计

  B: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这个设计的过程可能会很长,贵阳市政府会有耐心等吗?

  M:我相信他们会等的,因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当然,如果他们失去耐心,不肯等,我想我们的这个概念设计还是会继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益膨胀的城市需求,导致我们在高速的低级复制之中生产出大量高密度城市,空洞、拥挤、缺乏灵魂。高密度城市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实现,它会让城市与周边化境达成很理想的和谐状态,它对中国城市的构架能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B:很高兴看到最近几年里,你的很多设计都陆续建成或者是开始建设了,不像MAD在中国最初的两年,似乎反复都是在参与各种竞赛和做一些概念设计。

  M:对我来说其实那些所谓“不盖”的设计也很重要,虽然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非常饱和,但我仍然坚持每年要做大量的“不盖”的设计。梁思成的特殊性不在于他盖了些什么,而是他对城市有着更高层次的规划和理想。对我来说,那些“不盖”的设计就是对更高层次城市理想的一种探索。有时候,一件完美的建筑产品反而不及一个幼稚而具探索性和建设性的概念更有价值。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姚非拉讲述动漫行业发展秘诀

下一篇精彩短片"马丘比丘邮政"创作始末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